战国初年,李悝为魏相。
他颁行“尽地力”的教令,指出治田勤谨的重要性,希望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。
自从水碓、筒车等工具的出现,他们魏国农业的发展,踏入了一个崭新的层次。
伴随着对炼铁、炼钢的支持,魏国民间的钢铁行业,也开始兴盛起来。
于是,需要用到铁制组件的曲辕犁,也开始逐渐出现在平民百姓的农田里。
这时候的李悝,还并没有完全满足。
现在只是这些农具的使用,减轻了农人劳作的负担,但土地的产量还是个问题。
他认为土地的潜能,还没有被激发出来,每亩土地,应该要产出更多的粮食。
对此,李悝提出“尽地力”的主张。
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,竭尽每一分地力,让每一亩地,都能种出更多的粮食。
李悝:希望大家治田勤谨。
治田勤谨,每亩土地将增产三斗。
不勤谨,则减产三斗。
如果是方圆百里、可以垦田六百万亩的土地,粮食总产的增减,会达到一百八十万石。
这幅度,大约是十之二。
对于他们来说,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区别了!
战国末期,赵国。
荀子在看见水碓、筒车、曲辕犁的兴起过后,同样也思考到了这个问题。
虽然他们现在,已经拥有了非常厉害的农具,但是土地的产量,依然没上去。
荀子跟李悝是一样的想法。
如果大家都能好好种地,就能亩产数盆,一年收获两次。
他们多抱有一种“广种不如狭收”的想法。
盲目地多种,不如少种多收。“宁可少而精密,不可多而草率”。
却不知,后世的土地粮食产量如何?也是他们的这种思路吗?
这一天,李悝与荀子看见了光幕。
【自古以来,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。我国古代农业的单产,比西欧古代与中世纪高得多,生产率也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。】
李悝情不自禁地往天幕的方向走了走。
他们的农业生产率,居然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?这么猛的吗???
李悝先前自然也与秦始皇、汉武帝他们一样,已经看见过世界地图。
他看的是,战国初年的版本。
李悝已然见识过世界的广大,而他所在的魏国不过是恒河一沙、沧海一粟。
没想到,他们的生产率竟然是最高水平!
虽然天幕所说的“古代”表示的时间太过笼统,但这已经足以震惊绝大多数人。
他们也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至于西欧?那是西边的欧洲还是什么?
有一部分人隐约地记得,之前他们还有个什么东西,似乎是领先了欧洲很多年。
秦始皇:朕复习了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穿成B级雄虫(虫族) 天才医仙 盘点历史,从败家皇帝开始 拯救悲惨男二(快穿) 清穿之在四爷后院的摆烂日常 剑灵失忆后 他们都想我女人一点 老公是植物人 带着空仓库回八零 十七张 王爷是个夫管严[重生] 利姆露今天拯救世界了吗 穿成雄虫后我只想活着[虫族] 决定拯救兄妹后 穿进异界后游戏公测了 大漠月影 白夜甜 阮阮多娇 异世荒芜我有女娲系统[基建] 穿成阴鸷昏君的病弱小伴读